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晚唐浮生 > 第二十五章 财税改革

第二十五章 财税改革

第二十五章 财税改革 (第2/2页)

“陛下。”徐寅抢先答道:“萧相觉得,还是等与波斯停战之后,再行改革。”
  
  “两位宰相可真有意思,拼了命想多收点赋税。”邵树德说道。
  
  安史之乱后,唐代财税改革有两大原则:一是以财产计税,不按人头来算;二是量出为入,即预估明年要花多少钱,然后制定征税计划。
  
  夏朝继承了这个财税制度,因为太好用了。
  
  按财产征税,可以从富人那多收钱,增加财政收入。
  
  当年唐德宗在长安丈量达官贵人们的屋宇,估价征税,即便惹得满朝怨怼,也坚持执行了下去,因为这样真的能多收到钱,还不是搜刮农民——间架税,就是房产税,征税对象是住在城里的官员和市民阶层。
  
  唐德宗收了不到一年,史载得了好几年禁军军赏,可能有所夸张,但仅长安一地,搞不好就弄了几十万缗钱。
  
  随后泾原兵变爆发,称帝的朱泚表示废除间架税,唐德宗后来也被迫妥协,取消了间架税。
  
  从此以后,间架税便不再是一个常设税种了。
  
  历史上后唐末年,李从珂入洛阳后,为了犒赏军士,提前征收了好几年的“间架税”。
  
  后晋石重贵为了筹措军费,又收间架税,不过他改名为“屋税”。
  
  后周继之,一直到两宋,都没废除。
  
  间架税只是财产税的一种。
  
  就农村而言,按照田地多寡征税才是大头。
  
  这么合理的收税方式,不知道为什么到了明朝又变回去了,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摊丁入亩,才再一次按财产而不是人头收税。
  
  夏朝与唐朝一样,财政收入一半左右来自榷税。
  
  榷税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,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税种叫做“榷税”,它可细分为榷盐钱、榷茶钱、榷铁钱等。
  
  榷税中最大一宗,来自榷盐钱。
  
  前唐末年,每年可收三四百万缗,而在懿宗朝那会,则接近五百万。
  
  夏朝刚建立那会,一年只有百余万缗榷盐钱,随着地盘的不断扩大,以及对逃税行为的打击,现在已经慢慢超过唐末,达到了六七百万的庞大数目。
  
  榷盐钱之外,第二大宗则是榷茶钱。
  
  这个税种的历史不长。
  
  中唐以后,因为茶叶贸易的极大增长,这种商品渐渐变得引人注意。
  
  唐德宗时期,首次征收榷茶钱。当时数额不大,税率“十分取一”(10%),弥补的也多是一些临时性的开支,比如补充某地常平仓,给百姓平价供粮等等。
  
  唐德宗跑路后,与间架税一样,榷茶钱停征,因为这是“暴政”的象征——茶商与地方大族、官员公卿关系密切,自然阻力较大。
  
  但严峻的形势摆在那里。
  
  武夫们要军赏,平叛要军费,不收钱怎么办?难道一起等死?
  
 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,官员士大夫阶级不得不妥协,同意割肉征税。
  
  德宗朝,榷茶钱每年四十余万缗。
  
  宣宗朝,增至六十多万。
  
  至唐末,大概八九十万的样子。
  
  夏朝每年征收的榷茶钱,则达到了百余万,是榷税的第二大来源。
  
  这两项之外,还有榷漆钱、榷马钱等等,很多……
  
  不过,前文也说了,中唐以后,便是“量出为入”这种操蛋的征税方式。
  
  量出为入,意味着税率未必固定,征税对象也不一定就是那几个。缺钱的年景,以前不收税的东西,可能就要收了。财政稍稍宽裕一些,再停征。
  
  比如榷酒钱,就有些年份收,大部分时候免税。
  
  说来也挺神奇的,收税只有收得停不下来的。但唐代的一些税,却真的只是应急征收,今年收完,下一次收可能是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后,收个一两年,然后又停了,让人难以理解。
  
  说量出为入,就量出为入,还他妈挺遵守财政纪律,开支控制得不错。
  
  “罢了,明日回京,朕和他们细说。”邵树德想了一会后,道:“与波斯人也打不了几年了,而今四境太平,该厘清财政了。量出为入,朕不太喜欢,要改一改。”
  
  邵树德记不清他几次想改革财税制度了,但总是有用钱的地方,逼得他不太敢改。到了现在,他算是想明白了,好时机是不存在的,永远都有用钱的时候,钱永远都不够用。
  
  再等下去——没几年好等了。
  
  三月十五日,回到京中的他召集政事堂、理蕃院及两衙枢密院官员问对,令其制定一个新的财政框架出来。
  
  不仅仅包括税种、税率,还有各道承担的比例。
  
  姑且算是大夏第一次正儿八经的财税改革吧。
  
  (本章完)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?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