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晚唐浮生 > 第三十六章 海运

第三十六章 海运

第三十六章 海运 (第2/2页)

批完奏折后,邵树德又来到舆图边,按着东边漫长的海岸线,若有所思。
  
  历史上有人大规模海运粮食吗?
  
  有的,那是一个将漕运玩废后,不得不求助于海运的王朝:元朝。
  
  元朝定都北京,因为北方多历战乱,且很多土地被蒙古人划作牧场,再加上黄河肆意逞凶,实在凋敝,不得不从南方调运粮食。
  
  第一次海运在至元十九年(1282),这是一次探索,在两眼一抹黑,什么水文情况都不知道的背景下,冒险将4.6万石江南粮食运到北方,全程1.3万余里。
  
  从此以后,就一发不可收拾了。
  
  有元一代,海运航线被不断摸索了出来,共有2-3条,非常成熟了。最快的十天就能从浙江抵达大都,让人惊讶不已。
  
  时间安排也非常科学。夏至以后,台风还没来,南风却已劲吹,于是抓紧装粮上船,尽可能一次走多些船,省得出发晚了遇上台风,船毁人亡。
  
  最多的一年,从南方运了约350万石粮食到北方,一般都在二百万石以上。
  
  船只损毁率也不高。
  
  最初还不太熟悉,沉船率大约是四分之一,后来逐步降低,有元一代,海运损耗整体平均在5%以内,后期压缩到了1%左右。
  
  对比明清漕运,动不动三成“漂没”,真的很良心了。
  
  但为啥说“不愧”是元朝呢?他们的管理水平实在是太差劲了,又很肆无忌惮。自从发现海运捷径后,就开始狠命压榨江南。海运沉船的,也必须由“海船户”(一种户籍)自己掏钱补上,因此搞得很多海船户家破人亡,最终让江南士民对海运视为畏途。
  
  元朝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老这么压榨江南不是个办法,北方得有点生产力啊!于是开始治理黄河,结果把自己给治没了……
  
  可惜的是,从江南发家的明朝继承了江南百姓对海运的痛恨,开始改漕运了。
  
  邵树德觉得,凡事就怕走极端。
  
  漕运、海运为啥非此即彼呢?两个都有不好吗?
  
  像辽东的粮食,你既不能陆运,也不能漕运,除了海运没有别的办法。
  
  沿海多滩涂,没有良好港口的地方,那就走漕运。
  
  沿海有好港口,适合海运的,就省点钱走海运,不但损耗低、运输成本也低——唐代漕运,因为比明清多了几百里陆路,故平均只有70-80%的到货率,但就这水平,其实还是比明清高那么一点。
  
  “海运!”邵树德的手指头从辽东穆州、理州等港口往下划,绕了一个半圆外,落在了沧州无棣港上面。
  
  这里有一条运河通往永济渠,可沟通黄河通至洛阳。
  
  “洛阳现在不需要南方粮食,但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啊。”邵树德坐会了御案后,拿出渤海商社、安南商社的资料来看。
  
  数据最多的还是渤海商社。
  
  十几年了,平均每年二十多艘船转运辽东的各类物资。
  
  最近三年中,只有一年沉了两艘船。
  
  放大到十年,损耗率大概10%以内。
  
  再看看最初,呃,确实有点高。
  
  但很明显,随着时间的推移,损耗率是逐步降低的。
  
  对航线越来越熟悉,水手们越来越熟练,管理水平也逐渐跟上来了,各方面都在进步,损耗率当然是要下降的。
  
  凡事只要去做、去练,时间长了,总会有成果。
  
  如今船舶制造技术也慢慢上来了,今后损耗只会越来越低,长期稳定在5%以内,甚至在几十年后,可以向1%迈进。
  
  唯一需要担心的,大概就是这种规模的海运,会吸引海盗的聚集了。
  
  这是无可避免的,但也是可以打击乃至消灭的。
  
  老实说,海盗们又不是傻子,抢一船粮食,惹怒官府,不死不休,何必呢?真要抢东西,我不如去抢满载丝绸、瓷器之类货物的船,两者的收益不在一个层面上。
  
  “因噎废食不可取。”邵树德合上渤海商社的资料,心中下定了决心。
  
  即便被海盗抢一点,其实也是可以接受的。毕竟海运成本太低了,完全可以覆盖这些损失。
  
  元朝一个胡人政权,都能每年海运200-300万石江南粮食至大都——明朝每年的漕运量,也不过就400万石,却要调动十几万人——大夏这会没有“百万漕工”既得利益群体困扰,还犹豫什么呢?
  
  漕运、海运并行,两者互为对方的备份,两手抓两手都要硬。
  
  想到此处,他有点想去东边看看了。
  
  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大魏读书人 诡诚杀 万界之从巨蟒开始 伊本毒物见你封喉 从傀儡皇子到黑夜君王 不科学御兽 晚唐浮生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? 谍战之巅 我在手术室打怪那些年